
缺料拖累 科技接單下滑經濟日報 2021-11-23
10月外銷訂單創高,經濟部統計處上月預估10月年增率可逾二成,但實際僅有14.6%。統計處解釋,年增率不如預期是因科技貨品遇上供應鏈不順及高基期效應,導致表現不如9月,並認為這是決定今年底外銷訂單能否再攻高的關鍵。統計處上月預估10月外銷訂單年增22.1%至25.0%,最後僅14.6%;統計處長黃于玲說明,按往例進入年終消費旺季會有不錯表現的資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受供應鏈不順影響,訂單大縮水。黃于玲指出,供應鏈不順在上游為電子業缺料嚴重,導致終端產品無法如期產出,而下游因為長短料因素,產生審慎下單的心理狀態;其中最受影響的就是資通信貨品的筆電、手機,接單量就較上月滑落,電子產品供應鏈的晶片、通...

雲端科技成經濟轉型推手 3層面發掘投資機遇工商時報 2021-11-23
美國科技類股未來在升息後是否仍具報酬潛力,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資本集團認為,數位數據的持續成長將使儲存管理需求日益龐大,雲端科技為數據儲存的重要解方,加上大數據運用分析,能提供洞見並推動經濟轉型創新,看好未來雲端科技相關投資機會。資本集團舉例,Google地圖運用雲端平台將地圖坐標、衛星圖像、相片和數據儲存並使其流動化,讓使用者方便隨時存取運用。但後續透過AI引擎整合,分析及合成不同層面的數據圖像,最後生成有價值的資料數據,體現雲端科技的真正潛力及需大力發展原因。資本集團認為,憑藉龐大的數據和運算能力,機器能學習如何制訂出優於人類的演算法,將是驅使未來經濟轉型的重要關鍵。而科技促成者、解決方案...

供應鏈問題有緩解跡象 但缺工問題可能持續到明年經濟日報 2021-11-22
全球供應鏈的困境開始出現改善,但航運、製造和零售業高階主管表示,預計明年才能恢復較正常的營運,而且如果新冠疫情爆發擾亂了關鍵產銷中心,貨物運送將持續遭遇延遲。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美國,主要零售商已經進口大部分假期購物季需要的商品,海運費率從創紀錄的水準回落。在亞洲,最近幾周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停工、能源短缺和港口限制有所緩解。儘管如此,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說,西方消費者對商品的強勁需求、美國塞港未解、卡車司機短缺和全球運費上漲,持續影響復甦。另有極端天氣和新冠疫復熾的風險可能產生威脅。供應鏈瓶頸獲得緩解,能讓生產滿足需求並降低物流成本,假以時日,有助緩解通膨壓力。在美國最大的亞洲進口門戶洛杉磯和長灘港...

群電多產品助陣 今年營收拚400億元工商時報 2021-11-22
群電(6412)深耕NB、桌機、伺服器/雲端應用、智慧家庭/AIOT等產品有成,今年合併營收可望挑戰400億元,由於公司經營績效亮眼,群電總經理曾國華獲頒社團法人中國工業工程學會110年度「工業工程獎章-產業貢獻類」獎項。群光電能為全球第三大電源廠,在NB、桌機、伺服器/雲端應用、智慧家庭/AIOT產品、衛星通訊產品、消費性產品等電源產品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在全球擁有1萬3千多名員工,自2009年到2020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7.2%。受惠於傳統旺季效應,市場需求旺盛,加上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組合的接單策略奏效,群電第3季合併營收為101.3億元,季增5.2%,年增4.9%,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創新綠能科技 工研院院士促編經費支應經濟日報 2021-11-19
工研院第十屆院士會議剛結束,針對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國際新局勢,院士群提出建言,都認為零碳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攸關產業經濟命脈,台灣必須與國際接軌,更要積極投入創新綠能科技,強化綠能減碳教育,並修訂法規長期提供淨零碳排專案科技經費,積極投入淨零轉型,建立台灣綠色製造利基優勢。工研院今年度的院士會議實體及線上並行,邀集18位工研院院士,討論台灣在碳中和議題的機會與挑戰。院士們從半導體、資通訊、生醫、AI、材料、機械等領域提出產業升級與轉型建言,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也參加會議。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亞力電機集團總裁楊振通等院士指出,淨零碳排對產業的壓力是「全面抵達」,是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