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經濟日報 2016-03-03
矽品:日月光強併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
日月光二次公開收購矽品股權,公平會預計在5月1日前公布審理結果,隨著時間再度拉長,也讓兩大封測廠持續隔空放話過招。矽品昨(2)日表示,日月光把惡意收購矽品下市與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列為等號,看似言之成理,卻經不起邏輯的檢驗,反而會降低國家競爭力。日月光不對此評論。
矽品發言人馬光華指出,日月光強併矽品,缺乏最基本的主客觀成功要素。他並引用台大國發所教授朱武獻的專文指出,封測代工業集中度很高,技術創新可以壟斷,但委外代工卻不可以壟斷。
日月光日前刊登廣告表示,「國際半導體業整併已蔚為風潮,台灣封測產業不能無感置身於外,唯有雙方整併方可整合強化資源運用效率,以面對半導體產業成長趨勢減緩,及來自中韓等國家的強大競爭」。
馬光華強調,半導體封測產業整併趨勢垂直勝於水平,而水平整合則偏向於互補性整併。
矽品分析,矽品與日月光在國內邏輯IC封測代工、邏輯IC高階封裝高達80%以上的超高市占率,在美國則合計有六成市占率,在中國大陸有近八成市占率,幾乎壟斷主要半導體市場。
另外,兩者公司客戶高度重疊,一旦人為結合,勢必降低上下游IC設計業與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造成二線封測廠競爭力的衰退。
矽品強調,日月光列舉的近期國際半導體業整併案例,皆有產品及市場、技術上的互補性,但與日月光技術能力相當,「低階系統級封裝(SiP)技術大家都能做,但高階SiP技術水平整合也做不到」,並非一定要日矽合併後才有能力切入SiP市場。
此外,馬光華提到,矽品和日月光在企業文化、策略上都不相同,一旦日月光成功併購,為求降低成本,精簡組織人力為必要之惡。
他以杜邦與陶氏化學合意合併案為例,杜邦宣布自美國德拉瓦州工廠6,100員工中裁員1,700人以上。他強調,這是併購常見的風險,包含裁員、轉單、對供應鏈衝擊等,反而會拖累國家競爭力。
日月光二次公開收購矽品股權,公平會預計在5月1日前公布審理結果,隨著時間再度拉長,也讓兩大封測廠持續隔空放話過招。矽品昨(2)日表示,日月光把惡意收購矽品下市與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列為等號,看似言之成理,卻經不起邏輯的檢驗,反而會降低國家競爭力。日月光不對此評論。
矽品發言人馬光華指出,日月光強併矽品,缺乏最基本的主客觀成功要素。他並引用台大國發所教授朱武獻的專文指出,封測代工業集中度很高,技術創新可以壟斷,但委外代工卻不可以壟斷。
他同時舉例,蘋果iPhone可以壟斷智慧型手機、台積電技術領先晶圓代工,都是創新及有機成長,而非靠併購提高毛利率。
日月光日前刊登廣告表示,「國際半導體業整併已蔚為風潮,台灣封測產業不能無感置身於外,唯有雙方整併方可整合強化資源運用效率,以面對半導體產業成長趨勢減緩,及來自中韓等國家的強大競爭」。
馬光華強調,半導體封測產業整併趨勢垂直勝於水平,而水平整合則偏向於互補性整併。
矽品分析,矽品與日月光在國內邏輯IC封測代工、邏輯IC高階封裝高達80%以上的超高市占率,在美國則合計有六成市占率,在中國大陸有近八成市占率,幾乎壟斷主要半導體市場。
另外,兩者公司客戶高度重疊,一旦人為結合,勢必降低上下游IC設計業與材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造成二線封測廠競爭力的衰退。
矽品強調,日月光列舉的近期國際半導體業整併案例,皆有產品及市場、技術上的互補性,但與日月光技術能力相當,「低階系統級封裝(SiP)技術大家都能做,但高階SiP技術水平整合也做不到」,並非一定要日矽合併後才有能力切入SiP市場。
此外,馬光華提到,矽品和日月光在企業文化、策略上都不相同,一旦日月光成功併購,為求降低成本,精簡組織人力為必要之惡。
他以杜邦與陶氏化學合意合併案為例,杜邦宣布自美國德拉瓦州工廠6,100員工中裁員1,700人以上。他強調,這是併購常見的風險,包含裁員、轉單、對供應鏈衝擊等,反而會拖累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