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工商時報 2017-03-06
不應以環保為名 阻礙產業升級轉型
上揚工業廠房土地不動產 轉載~~
現代財經基金會副董事長李伸一於論壇中表示,台灣空氣品質已逐年改善,但政府卻都不敢說,因民眾對於空氣汙染都只是「感覺上的汙染」,主觀認為製造業是汙染製造者,甚至連煙囪排放的水蒸氣都被認為是汙染物,導至如雲林縣麥寮鄉橋頭國小的烏龍事件,至今甚至無人為此負責。
而在環評制度方面,李伸一指出,先進國家的環評是確認環境品質標準及總量管制,從社會面、經濟面、環境面三面向並行,但台灣僅著重在環境影響上,對經濟面甚少著墨,且拖延不決,如六輕擴建案已延滯6年未果。
此外,地方政府以環保名義杯葛製造業,李伸一認為也是一大問題。地方政府因自籌財源占歲出比重偏低,便往往以環保為由,消極或較中央嚴格對待當地產業投資,甚至以各種名目向企業「勸募」補貼或捐獻,導致中央與地方在落實環保政策與促進產業投資之間自相矛盾,對政府威信造成負面影響。
李伸一認為,環保訴求是正確而必要的,但現今環評制度在實際面上已有失衡的狀態,讓產業的正常健康發展未得到重視,加上環評審查程序繁複冗長,影響廠商投資意願,進而阻礙產業升級轉型。
現代財經基金會副董事長李伸一於論壇中表示,台灣空氣品質已逐年改善,但政府卻都不敢說,因民眾對於空氣汙染都只是「感覺上的汙染」,主觀認為製造業是汙染製造者,甚至連煙囪排放的水蒸氣都被認為是汙染物,導至如雲林縣麥寮鄉橋頭國小的烏龍事件,至今甚至無人為此負責。
而在環評制度方面,李伸一指出,先進國家的環評是確認環境品質標準及總量管制,從社會面、經濟面、環境面三面向並行,但台灣僅著重在環境影響上,對經濟面甚少著墨,且拖延不決,如六輕擴建案已延滯6年未果。
此外,地方政府以環保名義杯葛製造業,李伸一認為也是一大問題。地方政府因自籌財源占歲出比重偏低,便往往以環保為由,消極或較中央嚴格對待當地產業投資,甚至以各種名目向企業「勸募」補貼或捐獻,導致中央與地方在落實環保政策與促進產業投資之間自相矛盾,對政府威信造成負面影響。
李伸一認為,環保訴求是正確而必要的,但現今環評制度在實際面上已有失衡的狀態,讓產業的正常健康發展未得到重視,加上環評審查程序繁複冗長,影響廠商投資意願,進而阻礙產業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