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資訊
聯合新聞網 2017-08-15
工業不動產佔7成 創10年新高
上揚工業不動產 轉載*
即便不少業者看好,今年商用不動產可望於下半年觸底回彈,但至少從上半年的市況來看,商用不動產買氣仍持續低迷。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交易總額僅244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廠辦與廠房等工業用不動產的成交金額就高達168億元,占整體交易近7成,創下近10年新高。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總額僅244億元,年減幅度達35.8%,且投資與自用交易金額占比呈現兩種截然不同局面。
統計自用需求的工業廠辦與廠房,雖然單筆交易金額不若辦公大樓驚人,但累計上半年成交金額已達168億元,占整體交易69%,相較於過往占比介於30~40%之間,工業不動產交易占比已來到近10年新高,成為商用不動產市場量縮下的重要支柱。
隨著全球景氣回溫,根據財政部發布的資訊顯示,2017年上半年台灣出口成長率達12.5%,為近6年來同期最大增幅,主要是電子零組件及科技業訂單帶動。
產能擴張也推升廠商對工業不動產的需求,據統計,電子業及科技業前6個月購置工業廠房、廠辦的金額為92.8億元,占工業不動產的55%,若再加上7月初以12.51億元標脫的新日光能源科技竹南廠房,電子及科技業投資金額實已突破100億元。
另外,就區域分析,交易前3名縣市為新北市、台北市與新竹,皆為北台灣縣市,分別占33%、21%與20%,進一步分析可發現,雙北地區以辦公使用為主,其餘縣市則著重產線擴張需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黃瑞楠表示,自去年底發布的2017年企業置產意願調查中就已發現,雖然整體企業購置不動產的意願沒有成長,僅有不到2成的受訪者有置產規劃,但有意願的企業之中,有54%來自於科技業,與今年上半年市場表現相符。
他指出,隨著房地合一稅上路,交易皆須實價課稅,加上經濟部及金管會皆曾表示,將研議抑制工業不動產炒作的措施,目前工業不動產普遍以自用交易為主。
此外,由於買賣雙方通常為同區廠商,或位於鄰近的工業區,因此對於合理價格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成交價格通常符合區域行情,少有投資客買低賣高的操作空間,是交易穩定的另一關鍵。
即便不少業者看好,今年商用不動產可望於下半年觸底回彈,但至少從上半年的市況來看,商用不動產買氣仍持續低迷。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交易總額僅244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廠辦與廠房等工業用不動產的成交金額就高達168億元,占整體交易近7成,創下近10年新高。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總額僅244億元,年減幅度達35.8%,且投資與自用交易金額占比呈現兩種截然不同局面。
統計自用需求的工業廠辦與廠房,雖然單筆交易金額不若辦公大樓驚人,但累計上半年成交金額已達168億元,占整體交易69%,相較於過往占比介於30~40%之間,工業不動產交易占比已來到近10年新高,成為商用不動產市場量縮下的重要支柱。
隨著全球景氣回溫,根據財政部發布的資訊顯示,2017年上半年台灣出口成長率達12.5%,為近6年來同期最大增幅,主要是電子零組件及科技業訂單帶動。
產能擴張也推升廠商對工業不動產的需求,據統計,電子業及科技業前6個月購置工業廠房、廠辦的金額為92.8億元,占工業不動產的55%,若再加上7月初以12.51億元標脫的新日光能源科技竹南廠房,電子及科技業投資金額實已突破100億元。
另外,就區域分析,交易前3名縣市為新北市、台北市與新竹,皆為北台灣縣市,分別占33%、21%與20%,進一步分析可發現,雙北地區以辦公使用為主,其餘縣市則著重產線擴張需求。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黃瑞楠表示,自去年底發布的2017年企業置產意願調查中就已發現,雖然整體企業購置不動產的意願沒有成長,僅有不到2成的受訪者有置產規劃,但有意願的企業之中,有54%來自於科技業,與今年上半年市場表現相符。
他指出,隨著房地合一稅上路,交易皆須實價課稅,加上經濟部及金管會皆曾表示,將研議抑制工業不動產炒作的措施,目前工業不動產普遍以自用交易為主。
此外,由於買賣雙方通常為同區廠商,或位於鄰近的工業區,因此對於合理價格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成交價格通常符合區域行情,少有投資客買低賣高的操作空間,是交易穩定的另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