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資訊
聯合新聞網 2023-01-11
增持有成本 解房市三高
立院昨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媒體對此次修法五大重點(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重罰炒作行為、管制私法人購屋、預售屋解約需申報登錄、建立檢舉獎金制度)已有許多報導;其中「管制私法人購屋」屢遭質疑有妨礙人民財產處分自由的違憲侵權疑慮,並與「自然人購屋不需許可」做違反平等原則對比。對此,筆者認為有必要說明並賦予相關管制的立論基礎。
「私法人購屋的許可制」實與之前政院與立院在囤房(稅)的差別處理態度,以及房地合一稅的新制稅率相關。簡要的背景概為:近年台商資金回流,卻往往不是投入設廠投資,反而用於豪宅等不動產投資。再者,富人採「自然人、國內法人公司組織、在境外設立(紙上)投資公司」三種不同的方式,會因適用稅率的差距,而產生許多名人豪宅背後登記的所有權人為法人公司之邏輯。而房地合一稅在二○一六年的立法實施與二○二一年的修法調整,重點之一即在於杜絕這些因稅率差距而生的套利行為。
若法人公司購屋確為自用,那爭議可能不很大,數量也應不會過多,但前年三月內政部統計顯示,擁多房的自然人平均持有五點五宅,而多房法人平均持有卻高達廿五點四宅。其中,「非不動產及營建業法人」擁有的住宅數是不動產營造業的三倍,更有超過五成房屋的持有不到一年即出售,「炒房」現象明顯。政院不是應該從(尤其針對擁有經濟優勢的法人)囤房稅來著眼立法嗎?這就是前述及二一年房地合一稅2.0版的修法奧妙處,透過限縮短期的定義(由二年改為五年)外,將法人適用的稅率與自然人拉齊,試圖以交易稅減緩(甚至替代當時龐大政治壓力的囤房)持有稅之立法。
彼時即有上述兩稅應同步改革的呼聲,因囤房源起低持有成本,儘管房地合一稅限縮短期移轉的期間,但囤屋者大可閒置直到撐過法定的期限,之後即可規避高稅率。現在來看,過往「因打擊面過大而暫時不推囤房稅」的原因依然存在,但在此次修法中縮小打擊面,針對法人購屋採用許可制,以控制其囤屋之可能。
進一步說,在央行數次調整相關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內容中,多數時候緊縮而有時放寬,唯一不變的是「高價宅貸款成數不得高於一定成數(業界稱為「豪宅限貸令」)」,由此可預期此次法人購屋許可,將對具示範性價格效果的豪宅市場產生一定衝擊。
儘管修法仍未臻完美,但我們仍大致支持此次調整的方向,然而也再次提醒政策制訂者:理論上,在高房價下,一方面能買得起的人變少(故住宅自有率不會太高);另一方面亦因購屋的機會成本偏高(比如因房貸壓力而縮減其他支出),故空屋率比率也不應偏高。然而,台灣房市卻擁有獨步全球的「三高(高房價、高住宅自有率、高空屋數)並存」之矛盾,而解開這種異象的鑰匙之一即為:提高偏低持有成本的藥方,而法人購屋許可與豪宅貸款成數的限制等都只是佐劑而已。
#平均地權條例 #修法 #預售屋 #新建成屋 #換約轉售 #炒作行為 #檢舉獎金 #私法人購屋的許可制 #房地合一稅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
「私法人購屋的許可制」實與之前政院與立院在囤房(稅)的差別處理態度,以及房地合一稅的新制稅率相關。簡要的背景概為:近年台商資金回流,卻往往不是投入設廠投資,反而用於豪宅等不動產投資。再者,富人採「自然人、國內法人公司組織、在境外設立(紙上)投資公司」三種不同的方式,會因適用稅率的差距,而產生許多名人豪宅背後登記的所有權人為法人公司之邏輯。而房地合一稅在二○一六年的立法實施與二○二一年的修法調整,重點之一即在於杜絕這些因稅率差距而生的套利行為。
若法人公司購屋確為自用,那爭議可能不很大,數量也應不會過多,但前年三月內政部統計顯示,擁多房的自然人平均持有五點五宅,而多房法人平均持有卻高達廿五點四宅。其中,「非不動產及營建業法人」擁有的住宅數是不動產營造業的三倍,更有超過五成房屋的持有不到一年即出售,「炒房」現象明顯。政院不是應該從(尤其針對擁有經濟優勢的法人)囤房稅來著眼立法嗎?這就是前述及二一年房地合一稅2.0版的修法奧妙處,透過限縮短期的定義(由二年改為五年)外,將法人適用的稅率與自然人拉齊,試圖以交易稅減緩(甚至替代當時龐大政治壓力的囤房)持有稅之立法。
彼時即有上述兩稅應同步改革的呼聲,因囤房源起低持有成本,儘管房地合一稅限縮短期移轉的期間,但囤屋者大可閒置直到撐過法定的期限,之後即可規避高稅率。現在來看,過往「因打擊面過大而暫時不推囤房稅」的原因依然存在,但在此次修法中縮小打擊面,針對法人購屋採用許可制,以控制其囤屋之可能。
進一步說,在央行數次調整相關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內容中,多數時候緊縮而有時放寬,唯一不變的是「高價宅貸款成數不得高於一定成數(業界稱為「豪宅限貸令」)」,由此可預期此次法人購屋許可,將對具示範性價格效果的豪宅市場產生一定衝擊。
儘管修法仍未臻完美,但我們仍大致支持此次調整的方向,然而也再次提醒政策制訂者:理論上,在高房價下,一方面能買得起的人變少(故住宅自有率不會太高);另一方面亦因購屋的機會成本偏高(比如因房貸壓力而縮減其他支出),故空屋率比率也不應偏高。然而,台灣房市卻擁有獨步全球的「三高(高房價、高住宅自有率、高空屋數)並存」之矛盾,而解開這種異象的鑰匙之一即為:提高偏低持有成本的藥方,而法人購屋許可與豪宅貸款成數的限制等都只是佐劑而已。
#平均地權條例 #修法 #預售屋 #新建成屋 #換約轉售 #炒作行為 #檢舉獎金 #私法人購屋的許可制 #房地合一稅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