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訊

LATEST News

首頁>市場資訊>詳細內容
產業訊息
經濟時報 2025-09-10

半導體展 大師擘劃藍圖 描繪半導體版圖

三大師同台,描繪半導體版圖。台積電(2330)副共同營運長侯永清、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有「矽谷晶片大神」之譽的Tenstorrent執行長Jim Keller昨(10)日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版圖展略角色提建言。

侯永清直言,台灣應以「摩爾定律2.0」具體化為作戰清單;吳田玉提出定錨「平台化三支柱」論調;Jim Keller則提到人形機器人等應用商機大,要思考整條供應鏈能否更快把晶片與系統做出來。

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5)昨天起開展並延續一系列活動,下午場「大師論壇」邀請侯永清、吳田玉、Jim Keller對談,聚焦AI驅動下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路徑與瓶頸。

身兼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TSIA)的侯永清指出,很多人說摩爾定律已經不管用,其實現在需要拓展到軟體,不是專注在晶片優化,有更多創新想法,為系統及科技帶來更多可能性,「摩爾定律2.0」才剛開始。

侯永清更將「摩爾定律2.0」具體化為台灣的作戰清單。他認為,微縮趨緩、成本上漲之際,勝負關鍵在於系統層的軟硬協同與技術整合。

吳田玉今年甫出任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他認為,應該要把台灣下一步定錨在「平台化三支柱」,亦即把既有CoWoS與矽光子,再把「電源管理平台」推上檯面,直攻AI時代最吃緊的供電與互連瓶頸。

吳田玉強調,台灣是製造與先進封裝的王者,PC與無線累積深厚,也已快速切入AI量產;但在車用、能源與機器人等「電力電子+系統」領域仍偏薄弱,必須與歐洲強項深度互補,把車電、致動器、電源與感測納入同一張藍圖,讓3D堆疊與矽光子真正轉化為端到端的系統能力。

Jim Keller則說,現在多數人花在汽車的錢比電腦多,但未來20年,AI和機器人的消費將超越汽車。

對於人形機器人,他認為需更多先進晶片,但只要6奈米製程就足夠,真正決勝點關鍵在於整條供應鏈能否更快把晶片與系統做出來。

Jim Keller提到,想像一個世界,普通人不再買一輛價值2.2萬(約台幣逾60萬元)的汽車,而是買一台2.2萬美元的機器人,這將帶來人們資源配置上的巨大變化。他認為,當AI/機器人成為比汽車更大的終端支出巨浪,誰能快速把晶片、電源、通訊與軟體整合成可量產的完整系統,誰就能率先吃下新一輪需求。他同場宣告Tenstorrent「很快在台北設立辦公室並啟動徵才」,要把這波變局直接落地到台灣。(記者鐘惠玲、尹慧中、李孟珊、朱子呈)


#
半導體  #晶片  #系統  #AI  #機器人  #車電  #致動器  #電源  #供應鏈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