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訊

LATEST News

首頁>市場資訊>詳細內容
產業訊息
工商時報 2024-08-22

從「機器人智造」看兩岸產業政策

最近美國商務部取消對華為半導體出口許可,主要是使用於筆電、智慧手機的晶片。華為最近推出人工智慧(AI)筆電,採用美商英特爾(Intel)處理器。這代表救英特爾比打華為重要。

■美技不如人 只能解除陸製無人機管制

無獨有偶,美國最近也被迫解除中國無人機管制,因為俄烏戰爭最主要武器無人機供貨已斷絕。然而大陸卻在此時宣布開始管制無人機出口,對美進行反制裁。這說明大陸科技的優越、以及世界不能沒有中國。

不僅美國需要,日本亦然。為了打進中國市場,提升電動車技術,日本三大車廠先後與中國業者結盟。豐田宣布與騰訊合作,針對AI、雲端和大數據領域。日產和百度簽MOU,把百度AI資訊提供到日產智慧座艙中,本田車載面板採用華為遠焦點大型顯示器。

大陸電動車席捲全球,歐美雖然課徵關稅,也不得不承認其技術上領先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戰場已轉到自(智)駕車上,華為、比亞迪等業者全力押注,追上特斯拉(Tesla);另外汽車晶片快速發展,陸企已掌握中低端市場,高端仍以歐美業者為主。

美國限制晶片出口重創華為及中國,但華為在半導體領域愈挫愈勇。華為正測試新一代AI晶片910C,功能媲美輝達H100晶片,正與客戶字節跳動、百度及中國移動進行談判。另外華為平板電腦,連兩季大陸市占稱冠,超越蘋果。

華為專注研發,在上海耗資百億元人民幣打造「練秋湖研發中心」,為華為全球最大研發中心。未來將容納3.5萬名研發人員,專注晶片、無線網路及物聯網領域研發。2023年研發投入1,647億人民幣,占全年營收約23.4%。

■陸「新質生產力」掛帥 科技五強全方位布局

以往大陸科技三雄是百度、阿里、騰訊(即俗稱的BAT),現在已被五強取代:華為(全方位)、比亞迪(電動車)、小米(智慧手機)、寧德時代(鋰電池)、大疆(無人機)。各家企業超越制裁,積極布局全球。以小米為例,兩年前雖遭印度政府打壓,但最近重登市占龍頭,前五名中有四家是陸企。

我們有何觀察?第一、大陸在「新質生產力」政策下,打造全方位智慧科技生態系,跨進許多新領域;第二、中國科技領先及市場龐大,使歐美國家理解和中國脫鉤不現實;第三、中國正快速在半導體產業追趕、縮小差距;第四、大陸中央制定政策,但產業發展由民企推動。

大陸企業正積極走向世界,以電動車為首,其它還包括綠能產業。陸企出海並非是由於產業政策,而是國內經濟不佳、產業已呈現飽和、內捲嚴重,因此不得不走出去。大陸產品性價比高,因此對歐美產品形成龐大競爭壓力,也造成傾銷指控。

台灣產業政策為何?國發會表示將持續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AI、安控資安、衛星通訊、軍工無人機。既然稱之為「信賴」,有和中共較勁意味,也就是選擇以美國為首的「民主供應鏈」,代表可以被西方國家信賴,這反映全球供應鏈重組。

■台灣硬體強應用弱 為人作嫁難轉型

台灣產業政策比較可惜是在「應用端」較少著墨。半導體和AI均專注智慧生態系基礎建設,衛星通訊和無人機也是以硬體為主。但未來科技發展必須和各產業需求結合,才能讓經濟脫胎換骨、徹底轉型。

以AI機器人為例,這是AI和萬物互聯的終極答案。8月21日~24日在台北舉辦的「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引爆機器人概念股熱潮。但台灣機器人產業過去並未成為國家重點,不管是工廠機械手臂與無人化機器搬運服務,或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力推的人形機器人,都還未達到規模化、產業化程度,與大陸相比尚有一段距離。大陸積極利用機器人技術加速自動化、提高生產力。

上海最近建立大型無人耕作全自動化農田,搭配各種智能農用機械及無人機,配合中央雲平台管理。大陸AI強項在於快速落地,廣泛應用於各個產業,打造智能生態系;反觀台灣AI主要是技術提供者,作為歐美代工廠商。「信賴產業」雖代表台灣是歐美信任夥伴,然而我們自己產業AI化,反而成為次要考慮。

台灣最近宣布提高國產車零件自製率,主要針對中華車引進陸車MG品牌,算是產業政策之一。但台灣市場太小,國產化並無法提升台灣零組件產業世界地位,反而拉高成本。先前離岸風電因國產化被歐盟告上WTO的前車之鑑,值得政府深思。

■民主供應鏈真能對抗中國產業群雄?
美國產業政策集中於半導體,針對中國。然而大陸市場大、有技術、成本及生態系優勢,電動車和綠能未來將成為世界領導者。台灣聯美抗中,但資源過度集中某些領域。未來全球產業版圖將產生大幅重組,台灣護國群山是否能抵抗中國群雄,有待時間印證!


#
美國  #半導體  #無人機  #大陸  #電動車  #科技  #台灣產業  #智慧科技  #AI  #安控資安  #衛星通訊 


上揚工業不動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