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訊

Market News

首頁>市場資訊
產業訊息

千億投資群聚南港 商辦熱帶動豪宅工商時報 2020-05-20

台北下一個黃金10年的「東區新門戶」南港,勢頭越來越旺,本月初南港土地交易一舉衝上全國之冠。宏盛6日花31.67億元在南港補土地庫存,創下集團近8年來最大購地手筆。無獨有偶,富邦人壽7日也砸下282.87億元成工插旗南港,今年1月新潤、亞昕、海悅等三大建商承接興富發釋出建地,連同原地主白天鵝將攜手聯合開發總銷逾百億的純住案,最快今年底公開。據調查顯示,大咖企業早就啟動南港卡位戰,大型指標案群聚超過20筆,除商辦、廠辦等開發案之外,還有飯店、住宅、購物商場等複合開發案,總開發面積超過38萬坪,總投資額破千億,預計未來5~10年開發完成,南港因「東區門戶計畫」從黑鄉變身國際摩天城,地位從第二信義計...

剛性需求出籠、豪宅回溫、商辦火熱,讓房市在今年持續看好,偏遇到武漢肺炎攪局,首當其衝的就是對波動敏感的豪宅及商辦市場,「成交量確實受影響。」建設機構總經理承認,但他認為疫情影響的是高資產客層的「心理」,而非「資金」,斷言:「今年豪宅走向應會朝價不跌、量持穩的方向前進。」農曆年後,台商回不去中國,案場人員實際觀察發現,留在國內的「都來看房了。」建設機構總經理表示,台商現在買房,不一定是投資,大多數是為了下一代置產,「顯示房地產也成為財務分配的標的。」綜觀北中南豪宅市場,他認為,相較北市動輒百萬的行情,桃園每坪行情僅40~45萬元,價格優勢明顯。他分享自家案例,一名在北市執業的牙醫,看中桃園一處近...

產業訊息

土地徵收較10年前大減98% 經濟日報 2020-05-18

政府近年嚴加審議土地徵收案件,使徵收土地面積大幅減少。內政部表示,去年徵收面積僅是2009年的2%,且逾九成都是以市價與地主協議價購取得土地,充分保障民眾權益。內政部統計,從2000年公布土地徵收條例到2011年間,內政部每年平均核准的一般土地徵收總面積為951公頃,2012年修法後至2015年間,每年平均已降至310公頃,2016新政府上任後,平均每年徵收土地面積更大幅下降至100公頃左右,尤其去年更僅徵收31.22公頃,與2009年核准徵收的1409公頃相比,近10年下降高達98%。內政部表示,「土地徵收條例」修法後,啟動市價徵收制度,讓每年徵收土地面積逐漸減少。近4年來,內政部透過強化徵...

五月報稅季來臨,換屋族群注意,售屋時都要申報繳納土地增值稅,信義房屋透過「算出你的順稅人生」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試算網路活動,發現仍有1成5的民眾,不知道自己售屋是否符合優惠稅率,信義房屋提醒,留意自己售出的房子是否符合「自用住宅用地」標準,就能快速判斷是否享有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自房地合一稅制實施後,現行不動產稅制越趨複雜,房仲經理表示,土地增值稅及房地合一稅是賣屋前後最難理解的課題,且售屋除了土地增值稅外,還要因應持有情形不同,符合的稅率也不一樣,因此房仲透過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試算網路活動引導,讓民眾知道售屋時,要符合土地增值稅的優惠稅率並不難,調查後,有6成的民眾符合土地增值稅「一生一次」...

產業訊息

搶買楊梅工業地 企業砸百億經濟日報 2020-05-15

工業重鎮桃園自2015年以來,上市櫃公司工業地產的交易件數達86件、金額超過700億元,其中地價相對較低的楊梅更吸引鄰近廠商購地擴廠,共有14件交易、居桃園各區之冠,又以壽險業投資楊梅工業用地占比最高,比例近半。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不過製造業轉單效益以及伴隨部分台商採行分散製造及分散市場的政策,成為工業地產續旺的利多。根據資產公司統計,龜山、中壢、觀音、楊梅四區,四年多來工業地產交易金額均突破百億元,又以楊梅交易件數最多,從2018年來交易量開始增加,吸引迅得機械、欣興電子等台商回流投資擴廠。除了製造業外,壽險業也是投資桃園大宗,包括國泰、南山、全球等近年均積極布局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