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商辦 3年內可望解渴工商時報 2022-05-16
連續數年的辦公「缺貨」潮,可望在未來三年獲得解渴,最新調查顯示,台北市中心將有11棟辦公大樓自2022~2024年完工落成,提供新供給逾11萬坪,相當於四年的市場需求量;不過市場專家預期,在全球ESG潮流下,跨國企業辦公選址,將偏好LEED及WELL國際認證的大樓為首選,未來辦公市場不但量變、也面臨質變。高力國際調查顯示,今年依工程進度,全年只有一棟辦公大樓完工,遠雄台北大巨蛋預計第四季至年底有機會取得使用執照,面積約達11370坪,辦公市場仍明顯供不應求。不過2023年將有多達六棟商辦大樓完工,包括上海商銀總部大樓約6100坪,寶紘建設公辦都更案敦南安和大樓約有3400坪,富邦A25大樓將有...
高雄公辦都更 開綠燈拚招商工商時報 2022-05-16
雙北市公辦都更已有良好模式,高雄則因S科技廊帶和5GAIoT的產業契機,配合起步,為了後發先至,高雄公辦都更舵手、副市長林欽榮為高雄建立一套獨特的「陪開發商走到底的官方承諾」。端出三大措施,展示公權力負責的決心,消除建商對於時間冗長、不可控制的疑慮,在揮出「特貿三」成功招商的好成績後,每年將以二到三件公辦都更案,吸引建商投入。高雄成功招商的兩案四件公辦都更,標得二件公辦都更案的國城建設董事長特助洪士庭指出,在都會區大面積土地愈來愈難取得的趨勢下,公辦都更有其獨特魅力,開發商不用再耗費時間整合地主,而是政府已經完成整合,開發商只要根據財務試算、共同負擔比等,決定是否競標。不過,都更的前半段難題雖...
鴻家軍面板布局 轉彎經濟日報 2022-05-16
鴻海(2317)集團面板布局隨著退出群創董事會,露出轉向端倪。就檯面上「鴻家軍」面板事業中,驅動IC暨電源管理晶片廠天鈺,以及偏光板廠誠美材都對準未來集團發展核心方向,分別搶進小IC、電動車關鍵材料等領域,可望領銜成為雙箭頭指標。鴻海集團半導體事業強攻小IC,天鈺挾既有IC設計優勢,更是重中之重;誠美材握有面板關鍵零組件資源,並擬切入當紅的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隔離膜新事業,之後又有出售昆山子公司近50億元現金流銀彈上膛,對準鴻海集團發展核心方向,近期並延攬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至交、前鴻海集團面板事業大將、現任夏普董事許庭禎進入董事會,不難看出在泛鴻海集團的重要程度。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公開表示,集...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 桃園吸金逾2,300億居國內投資額之冠經濟日報 2022-05-16
據經濟部資料顯示,桃園以超過新台幣2300億元投資,拿下「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中,國內投資額冠軍寶座。世邦魏理仕認為,目前以科技業、製造業及物流業在桃園找地最為迫切;而未來數個月,在自用型投資人持續加碼下,台灣工業地產市場買賣仍將穩定成長。據世邦魏理仕研究指出,2021年國內工業地產交易活動熱絡,總成交金額近1600億元,年增率高達32%。分析去年工業地產市場規模,占整體大型不動產投資市場的35%,可見工業地產已成為投資人關注之焦點,其中三大主力,分別來自自用型買方、壽險業者及開發商。而根據桃園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資料顯示,國內工業區中,桃園具有33個報編工業區、近新台幣3兆元的工業產值,一舉成為全...
土增稅、契稅 雙雙走低經濟日報 2022-05-12
財政部昨(11)日公布最新稅收,其中4月土地增值稅、契稅年增率雙雙呈現負成長,房地交易似有趨緩。官員分析,去年經歷一波新屋交屋潮,墊高房地交易相關稅收基期,不過交易熱潮是否進入「冷靜期」,仍待長期觀察。此外4月房地合一稅則呈現穩定成長。財政部統計,4月土增稅共80億元,年減5%,這也是今年以來土增稅首度呈現負成長;累計前四月土增稅366億元,年增2.6%,今年各縣市公告土地現值調漲,可能是原因之一。若觀察各縣市4月土增稅,又以桃園市減少1.9億元、台南市減少1.6億元最多;不過同時基隆市4月土增稅增加2.2億元、台北市增加1.7億元,是成長最顯著的兩縣市,原因都來自開發公司或建商購地。而在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