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域風機建置 有利綠電達標經濟日報 2022-05-31
環保署4月預告修正環評規定,加嚴風機與最近建築物實施環評距離,從現行250公尺提升至500公尺。華逸能源表示,這將影響陸域風機案場建設進度,不利於政府推動綠電達標。華逸能源強調,陸域風機距離2025年目標還有376MW(百萬瓦)的成長空間,應加速而非減速。華逸能源指出,台灣經濟成長強勁,整體用電及綠電需求走揚,2025年全台用電量上修至3175億度,較2016年預估多出600億度。據能源局資料,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預估值下修為15.2%,電力缺口高達5%。華逸能源分析,產業對綠電的需求與日俱增。許多國際品牌如Apple、Google均表態於2050達成淨零目標,台灣企業須順應時勢,綠電是...

砸3,000億 南亞科12吋廠6月23日動土經濟日報 2022-05-31
台塑集團旗下DRAM大廠南亞科(2408)斥資3000億元新建12吋廠取得建照後,敲定6月23日舉行動土典禮。這是台塑集團近十年來在科技領域最大手筆投資,也是未來搶搭下世代AI、5G、伺服器和元宇宙商機的重要一步。南亞科已向供應商與媒體發出動土典禮邀請函,儀式由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親自主持,凸顯集團對此事的重視。台塑集團半導體事業布局廣,除了南亞科之外,還有上游矽晶圓廠台勝科、載板廠南電、後段封測廠福懋科,發揮上下游垂直整合綜效。南亞科在全球記憶體市占率約3%,規模是龍頭三星的16分之1,在韓廠獨大的狀況下,南亞科以專注利基型記憶體為方向,並自行研發技術。根據南亞科規劃,12吋新廠落腳新北市泰山...

大柑園「複合產業城」 拚明年公展聯合報 2022-05-31
新北議會民進黨團昨批市府忽視中小企業,許多中小企業找不到用地,被迫外遷到桃園等地發展,勞動人力也外移。市府則表示,全市工廠數正成長,今年推動樹林大柑園國土計畫,未來將打造成「複合式產業城」,供企業進駐。議會總質詢,民進黨團認為新北比較重視大財團,許多中小企業找不到土地,被迫遷到外縣市,希望市府能推出政策留下中小企業。市議員黃俊哲說,全市有納管的未登記工廠共3642間,未納管1356間,都是新北市產業鏈重要的一環,需政府資金與土地的資源協助,希望市府能重視。議員彭佳芸說,不少業者未被妥善輔導出走新北,前往遷往租金相對便宜的桃園設廠,是新北市的一大損失。經發局長何怡明說,今年4月工廠登記家數為1萬...

國巨、立隆電 搶車用相關商機經濟日報 2022-05-30
車用電子化趨勢推升市場對積層陶瓷電容(MLCC)、晶片電阻、電感以及粉末和保護元件等被動元件用量攀升,相關產品毛利較高,打入車廠供應鏈之後也不易被取代,業績貢獻穩定,吸引被動元件廠積極布局,不僅華新科、佳邦傳出捷報,國巨(2327)、立隆電、興勤、信昌電、臺慶科等業者也全力搶攻相關商機。法人指出,電動車滲透率持續上升,市場預期2025年銷售量可達1760萬輛,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達42%,全球充電站2040年可望達2.9億個,都將推動市場對被動元件的需求和用量。國巨表示,看好2022年車用MLCC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有助優化產品結構,國巨將繼續提高市占率,並擴充車用MLCC產能。據悉,國巨去年...

TPCA引領PCB產業 碳排立足國際工商時報 2022-05-30
因應淨零碳排全球趨勢,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指出,PCB產業鏈除從自身的工廠減碳做起之外,更要串聯供應鏈一起減碳,以及政府盡早完善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以穩固國際供應鏈地位。2021年台灣PCB產業鏈海內外總產值達新台幣1.29兆元,再創新高,然近年來全球經濟成長面臨諸多考驗,從地緣政治、全球疫情、中國大陸限排限電、晶片短缺、烏俄戰爭、封控措施、通貨膨脹等,TPCA理事長李長明表示,儘管PCB產業後勢看好,面對未來短中長期的困境與挑戰,包括:亞太PCB同業競爭劇烈、生產基地過於集中、關鍵設備材料自主化仍顯不足、循環經濟、永續安全已非口號為企業營運要素、PCB產業再造,串聯半導體與高階生態系、...